2022-08-13
《一代洪商》拍摄场景
近日,《一代洪商》电视剧在央视热播。从片中许多镜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常德河街当年的模样。
《一代洪商》剧照
电视剧以沅水上游洪江油商为故事脚本,向观众展开了一幅幅20世纪民国至抗战时期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湖南怀化市洪江位于沅江上游。洪江是明清民国时期湖南八大商埠之一,盛产优质桐油,人称“洪油”,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10%,湖南省的三分之一,曾是支撑起洪江经济的支柱产业。
洪油的鼎盛时期,有多繁华?沈从文曾在《常德的船》中描述:“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
桐油按品质分别称:洪油、秀油、桐油、光油。洪油产于洪江;秀油产于重庆秀山。因其工艺品质差别,洪江与秀山的桐油,成为当年追捧的上等油料。
《一代洪商》拍摄场景
据相关历史资料介绍,1935年沅水流域产桐油28万担,洪油86400担,秀油35280担,共40多万担。如此多的桐油通过常德河街运往全国各地,并分转美欧市场,常德河街的航运贸易相当发达。在900多公里的沅江水面上,各种满载货物的船只、木排有近千艘,浩浩荡荡、首尾相衔、极为壮观。
青年粟裕照片
开国大将粟裕在回忆录写道:1924年1月下旬,他告别家人第二次到达洪江。由于等船的原因,他在洪江停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后,才搭乘沅江航船去常德。2月下旬出发,途经黔阳、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3月上旬到达常德,历时半个多月。一路上,粟裕饱览沅江两岸秀丽景色,目睹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剥削的苦难,听老船工和同行旅客讲述沿江名胜古迹和风物传说。1925年春天,粟裕考上了湖南省公立第二师范学校,该校前身为1902年由维新人士熊希龄先生在常德创建的西路师范讲习所,也就是今天的常德市一中。在校期间,粟裕还结识了湘西校友滕代远,他们共同走上了找寻真理的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东南沿海近乎全面沦陷,石油等战略物资几乎全被封锁的困境下。内地与沦陷区交通封锁,长江实行了禁运,各油号全部停业,洪油不能继续销售,只好运往常德近郊就地囤存。中国桐油业者从桐油里提炼出两千多吨“替代汽油”、“替代柴油”、“替代煤油”。抗战相持阶段的多次正面战场大捷,就是靠这些“替代能源”打出来的。
1939年2月,中美双方达成了著名的《桐油借款和约》,中国以桐油贸易为筹码,换取了多达2500万美元的“商业性贷款”。当时一句流行语:“一株桐树抵得过一支机关枪, 一个桐果抵得过一颗手榴弹, 一粒桐籽抵得过一发子弹”。
2005年巴玉华(右)与好友吴国荣(左)在柳叶湖游船上留影
一位出生在常德的美国籍女士巴玉华, 在《家在常德》一书中记述了常德河街被毁的过程。首轮空袭于1938年11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1943年的5月。繁华的常德河街遭到战火的严重损毁。战争使沅江水运线割断,无数人转移至沅陵、泸溪浦市、溆浦、洪江等地。
木雕艺术家潘能辉根据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创作大型木雕作品
“追寻常德历史,挖掘河街文化,我多次深入湘西各地,探访洪江古商城,搜寻大量历史资料,用画笔雕刀,重塑常德大小河街码头,展示常德繁荣昌盛景象。”木雕艺术家潘能辉说。
沅江水系串起的故事,写在1033公里的碧绿丝带上,镶嵌在湘黔二地。这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这是一条多民族繁衍生息的文化长廊、这是一条瑰丽的楚文化长河、这是一条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
常德河街自古就是联结中原地区与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码头。从常德到洪江,是一条得天独厚的风景带。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滔滔江水,鬼斧神工的奇石险滩,山水与人文交织辉映的绮丽画卷在沅江二岸缓缓展开。
从屈原开始,沅水在沦为贬谪之地的历史中长叹。朝发枉渚夕宿辰阳,离开了沅江,求索之路能走多远?大唐司马刘禹锡留下“柳色青青江水平”、“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浪漫句子;几根来之不易的楠木,漂荡在沅水之上,建造着大明皇宫的威严;心学大师王阳明沿沅江上下求索,用楚泽风烟写心灵花源;沈从文逆流而上回到凤凰,一个战士不是战死在疆场上,便是返回故里,沅江的牵绊,从未离去。
常德河街是常德人留住乡愁延续乡愁的地方也是异乡人感受乡愁牵动乡愁的地方
湖湘文脉连商脉,常德河街、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一个个文化地标,成为大湘西之旅的重要节点,在文旅湖南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